半岛综合体育3月25日,郊区河底镇牵牛镇村“王家古院”的三进院里,两名工人正在拾掇屋子半岛综合体育、油刷窗框。这座红柱、绿窗、青砖、灰瓦相映成趣的院落,就是正在建设中的牵牛镇村陶瓷博物馆。
与此同时,面向村民收集民间陶瓷展品的工作也正在进行。一系列的“新动作”是牵牛镇村村支“两委”为了打造乡村旅游新“地标”,振兴全村产业所做的努力。
“从去年夏天开始,村里就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着手整修这一处清代院落。对院子里保留下来的木雕、石刻、青瓦,我们聘请专业人员在原有基础上做了精细修复和加固;对近年来人们铺设的地板、私拉的电线,我们进行了拆除。目前,博物馆外部整修基本完工,接下来就准备内部改造和布展了。建成后,咱村的陶瓷‘宝贝’就能在这里‘安家’了。”在现场忙碌的牵牛镇村党总支书记周红平停下手里的活儿,当起了陶瓷博物馆的“解说员”。
“走,我给你先‘剧透’一下。”伴着周红平的介绍,记者关于每间屋子曾经的故事以及未来用途的疑问被一一解答。“咱村有丰富的坩子土资源和煤炭资源半岛综合体育,烧制陶瓷的历史能追溯到宋代,至今约1000年了。新中国成立后,村里还重振了陶瓷厂,现在村里不少老人就是原来陶瓷厂的工人。上世纪80年代,陶瓷厂生产的粗瓷、细瓷、建材类系列产品达到百余种,在山西、北京、河北、内蒙古等地很畅销,其中极耐腐蚀的‘牵牛牌’硫酸坛还曾荣获山西省优质产品称号。”周红平一边带着记者参观,一边介绍。然而,随着现代制陶技术的发展,村里的陶瓷厂由于革新慢、产量低,渐渐失去竞争优势,于2003年停产。
离开博物馆,记者跟随周红平来到村委会办公楼里的一个房间,里面摆满了各式各样的陶瓷器皿,大到水瓮、花盆、鱼缸,小到烛台、香炉、酒壶、水杯。“我们在整修博物馆之前就开始收集这些器皿,现在已经收集了300多件,很多是村民主动捐给村委会的,经过筛选会在博物馆里展出。”周红平说,村民争相把自家的陶瓷“宝贝”捐出来,让他们很感动,这些收集来的陶瓷展品取之于民,将来乡村旅游有了收益也将用之于民。
“村支‘两委’前两年就萌生了振兴陶瓷产业的念头,但重复原来的老路肯定是行不通了,我们研究确定了陶瓷振兴的‘两步走’思路。第一步是依托咱村的清代民居资源,建设陶瓷博物馆,打造陶瓷文化展示窗口,发展乡村旅游;第二步是组织掌握传统制陶技艺的村民接受现代技术培训半岛综合体育,逐步恢复陶瓷生产,产品方向也随市场、订单而动,初步定位在文创类工艺品和类似硫酸坛的特殊工业用器皿。”谈起今后的发展,周红平信心满满。(郭鑫璐)
使用大于1366*768分辨率/IE10.0或以上浏览器可以体验最佳浏览效果